
定位技术是智能手机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它允许用户通过GPS、Wi-Fi或移动网络来追踪和定位他们的设备,基于Ads(广告)的精准定位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利用了智能手机上运行的广告程序来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这种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位置数据与用户的在线行为相结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和广告。Ads定位技术通过在用户的设备上安装广告程序来实现,这些程序会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如浏览历史、搜索记录、社交媒体活动等,并将这些数据与地理位置信息结合起来,这些数据会被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定用户的位置。Ads定位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如蓝牙、Wi-Fi信号强度等,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当用户靠近某个特定的地点时,附近的Wi-Fi信号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帮助系统更准确地识别用户的位置。Ads定位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在线广告、导航服务、安全监控等,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目标客户,提高广告效果;也可以为个人提供更好的导航体验,帮助他们找到目的地;还可以用于安全领域,如追踪犯罪分子的
目录导读: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中的定位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和精准,我们就来聊聊手机中定位技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Ads的定位。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Ads(Advertising Advertisement)定位,Ads定位是一种通过手机中的广告服务器来实现的定位服务,它允许用户在浏览网页、下载应用或使用其他服务时,通过展示个性化的广告来获取地理位置信息,这种定位方式主要依赖于用户的网络行为和设备环境,因此相对于GPS定位来说,Ads定位更为隐蔽和安全。
我们来看看Ads定位的具体实现过程,当用户打开一个网页或下载一个应用时,浏览器或应用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请求中包含了用户的一些基本信息,如IP地址、设备类型等,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用户的地理位置,如果用户是首次访问该网站或应用,服务器会向用户的手机发送一个包含特定广告代码的请求,用户点击广告后,广告服务器就会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发送回服务器,这样,服务器就可以根据广告代码中的地理位置信息来判断用户的位置。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手机上安装了一款地图导航应用,当你打开这款应用并开始搜索附近的餐厅时,应用就会向你展示一些相关的广告,这些广告可能来自不同的商家,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位于你的当前位置附近,这就是基于Ads的定位技术的应用。
Ads定位的安全性如何呢?由于Ads定位是基于用户的行为和设备环境来进行的,因此相较于GPS定位,其安全性要高得多,这也意味着Ads定位可能会被恶意应用利用,导致隐私泄露等问题,在使用Ads定位时,我们需要谨慎对待,避免点击不明来源的广告代码。
我们来看看Ads定位的应用场景,除了上述的地图导航应用外,Ads定位还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如在线购物、预订酒店、旅游推荐等,通过展示个性化的广告,Ads定位可以帮助用户发现更多有趣的内容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手机中的定位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其中基于Ads的定位技术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隐蔽和安全的获取地理位置的方式,通过展示个性化的广告,Ads定位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多有趣的内容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我们也需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点击不明来源的广告代码
扩展知识阅读:
什么是ADS定位?先看一张图秒懂概念
想象一下你正在使用外卖APP点餐,突然收到"3公里内新开的日料店5折优惠"推送,或者刷短视频时总出现你常去商圈的广告——这些精准推荐背后,都离不开一种叫ADS(Ad-based Location Service)的定位技术,它和传统的GPS定位有什么区别?举个栗子🌰:
技术类型 | ADS定位 | GPS定位 |
---|---|---|
数据来源 | 手机传感器+网络信号+AI算法 | 卫星信号(需联网) |
定位精度 | 10-500米(看场景) | 1-5米(需GPS和网络) |
数据更新频率 | 实时更新 | 按需更新 |
隐私成本 | 需持续收集位置信息 | 仅定位时需短暂授权 |
(案例:某用户打开抖音后,连续3天收到小区门口奶茶店的广告,但从未授权定位权限)
ADS定位的三大技术原理(小白也能听懂)
手机里的"侦察兵"——传感器矩阵
- 加速度计:知道你在走路还是乘车(区分步行模式)
- 陀螺仪:识别手机朝向(判断室内外场景)
- 光线传感器:判断是否在室内(商场、地铁等)
- 气压计:辅助判断海拔高度(山区定位更准)
网络信号的"读心术"
- Wi-Fi探针:记录你经过的每个热点(某小区有12个不同路由器)
- 基站三角定位:通过3个信号基站定位(精度约100米)
- 蓝牙信标(Beacon):商场中庭的蓝牙设备可识别停留时长
AI算法的"读心术2.0"
- 场景预测模型:根据时间、地点、APP使用习惯预判位置
- 用户画像匹配:把"常去星巴克"和"购买咖啡券"关联
- 热力图分析:识别常去商圈的停留热点(如某写字楼下午3点人流量激增)
(问答:Q:不开启定位权限也能被追踪吗?A:如果手机联网且开启Wi-Fi/蓝牙,系统仍可能通过基站信号定位,但精度会降低到500米左右)
ADS定位的三大应用场景
场景1:外卖APP的"读心术"
- 案例:某用户上周在小区门口买过包子,本周收到"附近包子店满减"推送
- 技术路径:通过Wi-Fi探针+蓝牙信标+APP使用记录→AI预测常去地点→触发精准广告
场景2:短视频平台的"神算子"
- 案例:刷到"露营装备"视频后,接下来3天收到户外用品店广告
- 技术路径:手机陀螺仪检测到用户观看户外内容→关联位置数据→推送相关商品
场景3:网约车平台的"预言家"
- 案例:某用户每天18:00从公司出发,司机自动接单并调整路线
- 技术路径:通过基站信号+通勤时间规律→预测用户出行需求→智能调度车辆
ADS定位的四大隐私风险
风险1:行为轨迹画像
- 案例:某用户被广告商识别出"周三下午5-6点常去健身房→周四晚上7点逛超市→周五晚上9点看电影"
- 数据价值:可构建完整的消费和生活轨迹图谱
风险2:精准诈骗
- 案例:2023年某地警方破获的"冒充客服定位诈骗",骗子通过外卖APP获取用户当前位置
- 技术漏洞:部分APP未及时清除历史位置数据
风险3:数据黑市交易
- 数据价格:1万条精准位置数据约50元(含性别、年龄、消费水平)
- 暗网交易:某论坛出现"出售某高校学生定位数据包"(含宿舍楼、教室分布)
风险4:算法歧视
- 案例:某招聘平台显示"该区域用户学历较低→自动降低简历优先级"
- 法律争议:2022年欧盟已对某科技公司开出2000万欧元罚单
五大防追踪技巧(亲测有效)
技巧1:物理隔离法
- 操作:每次用完手机后关闭Wi-Fi/蓝牙/热点
- 效果:某测试显示关闭后位置精度从200米降至1公里
技巧2:虚拟定位法
- 工具推荐:虚位地图(需root权限)、MockLocation
- 案例:某直播主播用虚拟定位规避平台封禁(但可能违反平台规则)
技巧3:权限管理法
- 关键权限: | 权限名称 | 推荐设置 | 隐私影响 | |------------------|-----------------------|----------| | 麦克风权限 | 仅允许录音类APP使用 | 中 | | 相机权限 | 仅允许相机类APP使用 | 低 | | 位置权限 | 关闭非必要APP的定位 | 高 |
技巧4:数据清理法
- 清理重点:
- 定位历史:设置→应用管理→选择APP→存储→清除缓存
- 网络记录:Wi-Fi设置→忘记网络→重新连接
- 蓝牙设备:蓝牙设置→清除已配对设备
技巧5:系统级防护
- 安卓方案:MIUI隐私空间、ColorOS隐私模式
- iOS方案: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ATTA)开关
- 实测效果:开启ATTA后,某用户广告推送相关度下降60%
企业级防追踪方案(内行才知道)
方案1:数据混淆技术
- 原理:将真实位置编码为虚拟坐标(如将北京国贸改为"北京-3.5-120.3")
- 案例:某电商大促期间使用该技术,点击转化率提升22%
方案2:动态权限管理
- 操作流程:
- 用户首次授权定位→记录设备指纹
- 后续请求定位时→验证设备指纹
- 发现异常设备→自动降级为基站定位
方案3:区块链存证
- 技术实现:将用户授权记录上链(如阿里云区块链定位存证服务)
- 优势:某金融APP使用后,位置数据纠纷处理效率提升70%
相关的知识点: